特斯拉砍一刀,新势力慌了?有门店紧急培训销售话术******
中新经纬1月9日电 (牛朝阁)20万元至30万元的新能源车市场要“卷”起来了。近日,特斯拉再度降价,Model 3下探至22.99万元,Model Y下探至25.99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特斯拉降价意在获得更多订单。特斯拉降价的车型主要集中在20万元至30万元的价格区间,对定价在这个范围内的其他新能源车企来说,“压力倍增”。
“尤其是那些销量较低的新势力,头部企业降价后,这些车企的车型竞争力就会下降,跟随降价,才能维持销量,以换取增长的可能。”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中新经纬说。
中新经纬走访发现,特斯拉降价后,部分新势力车企如临大考,有销售人员紧急开会培训如何应对,但目前多数新势力车企并未推出促销活动。
特斯拉用“史上最低价”抢销量?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国产车型大幅降价,其中Model 3起售价由26.59万元降至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由28.89万元降至25.99万元。
1月6日午间,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在个人认证的微博表示,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包括不限于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甚至以毫秒级优化机械臂协同路线。
2022年7月,面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马斯克曾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称,汽车售价处在一个尴尬的水平,特斯拉不能因为越过了负担能力的界限,就把售价提高至高水平,然后需求骤降,希望在某个时候能降低汽车售价。
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中国在2022年12月交付了5.58万辆,较上月下降了44%。
据悉,马斯克在2022年年初定下了交付量提升50%的目标,而特斯拉近日公布的年度产销数据显示,2022年,该公司全年交付量为1313851辆,同比增长40%,但距离完成KPI还差十个百分点。
“特斯拉降价说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新能源车企面临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不高的现状,特斯拉希望通过降价来获得更多订单,以此提高市场占有率。”张翔说。
谁慌了?
最先感到压力的是那些车型定价相近且销量并不高的造车新势力,特斯拉降价后,定价在20万元和25万元附近的车型就要跟特斯拉短兵相接。
以具体车型为例,2022年10月初,Model 3的售价还在27.99万元,而现在购车,只要22.99万元,Model Y更是从31.69万元降至25.99万元,降幅均超5万元。
蔚小理主力车型售价方面,小鹏汽车的P7官网起售价为23.99万元,处在销量爬坡阶段的准主力车型G9官网起售价为30.99万元;蔚来汽车的ET7、ET5、ES7起售价分别为45.8万元、32.8万元和46.8万元;理想汽车的L7、L8、L9起售价分别为33.98万元、35.98万元和45.58万元。
其他新能源车企方面,在20万元至30万元这个热门价格区间内,竞争十分激烈,有广汽埃安的LXPlus(起售价为28.66万元)、VPlus(各版本售价为18.98万元至26.98万元起);问界M5(25.98万元起);极狐汽车的阿尔法T(21.88万元起)、阿尔法S(22.38万元起)、福特电马的跃世后驱版(24.99万元起)、无疆后驱豪华版(28.89万元起)等众多车型。
中新经纬此前走访发现,在特斯拉2022年10月底官宣降价后,不少车企都在一个月内选择了跟进,接连推出促销活动。如北京朝阳区多家华为体验店推出了针对问界M5和M7的保险、选装优惠;福特电马更是直接选择下调Mustang Mach-E全系车型的售价,降幅在2万元左右。
1月8日下午,特斯拉再次大降价后的第一个周末,中新经纬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新势力门店,店内的销售人员正准备开会培训,而开会的主题为学习应对特斯拉降价。
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小鹏汽车的销售人员则表示,“特斯拉降价后,有客户问我卖车是不是变难了?当然我们希望它涨价,但如果一个汽车品牌频繁降价,你还信任这个品牌么?它肯定不保值。”
但中新经纬走访发现,大部分新势力车企目前并没有推出促销优惠。
“目前没有价格变动的信息,为了消费者权益,正常都不会轻易涨价或者降价。”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理想汽车的销售人员说。
“现在没有任何促销活动,全北京的门店都一样,后续是否会涨价还要看市场的情况。”北京朝阳区一家华为问界门店销售说。但他随后表示,店内有此前活动时的订单,25.98万元起售的问界M5可以24.48万元拿下,“还有一堆赠品,能直接换俩华为Mate50”。
据报道,对于特斯拉降价,小鹏汽车内部相关人士回应称,小鹏汽车有自己的销售节奏,会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产品售价及促销活动,而非跟随其他车企。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被问及特斯拉频繁降价,为何蔚来价格相对稳定时,曾公开表示,价格稳定是对用户负责,从企业战略层面讲,特斯拉做法可以理解,但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值得商榷。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指出,10万元的电动车还不能满足大空间的家用需求,而燃油车的10万元车型已经是家用车型的重要选择。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核心就是价格竞争,背后是产业创新和成本控制。
张翔认为,在头部车企降价后,其他车企的产品竞争力就会下降,跟随降价,才能维持销量,以换取增长的可能。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Wind数据显示,1月9日盘后,港股市场上,小鹏汽车跌5.00%,报38.95港元/股;吉利汽车跌2.35%,报11.66港元/股;理想汽车跌0.60%,报82.95港元/股;零跑汽车跌0.53%,报27.95港元/股;长城汽车涨1.18%,报10.30港元/股;蔚来汽车涨3.12%,报81.05港元/股。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牛朝阁:niuchaoge@chinanews.com.cn) (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私募备案拟定新规严把行业“入口关”:大中型机构未受影响******
记者 昌校宇
1月1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及配套指引征求意见结束。
对于业界高度关注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实缴资本和基金产品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等条款,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业内人士表示,《办法》相关要求有助于加速行业出清、扶优限劣,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构影响不大,更多是约束行业内浑水摸鱼、相对不正规的机构的行为。
适度提高管理人登记要求
《办法》从基本经营、出资人和从业人员等方面出发,适度提高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要求。其中,私募基金管理人实缴资本高于1000万元(创投除外)、出资人必须以自有资金出资且有资产管理等相关经验、从业人员兼职限制等条款被市场热议。
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研究部总监李诗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身的治理结构、财务能力及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是确保私募基金规范运作的核心要素,从长远看,严把行业“入口关”,有利于提升行业规范化与专业化水平。
李诗林进一步表示,“至于已完成备案登记的存量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否需要按新的要求进行规范,《办法》暂未明确规定,有待协会后续做进一步说明。”
对于《办法》对管理人登记提出更高要求,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私募证券、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均表态,目前影响不大。
衍盛资产董事长、投资总监章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办法》立足于保护投资者和规范市场证券投资、研究活动,提出一些规范性要求,其中不乏较多执行性强的意见。从长期看,将倒逼从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机构提高管理规范程度。
章友进一步介绍,对于目前已具备一定规模(中等以上)的私募来说,绝大多数的投研和管理体系已相对成熟,受影响不大。《办法》更多是约束行业内浑水摸鱼、相对不正规的机构。
除了明确管理人登记标准,《办法》还总结备案常见问题,明确基金备案最低规模要求等,引导私募基金回归本质。
就私募基金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的规定,蒙玺投资认为,“这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募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来看,对公司业务整体影响较小。”
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常春林建议,小型私募应在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下,合规运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持续为投资人带来合理回报,尽快跨过初创期。
李诗林认为,对于产品初始备案资金的要求,初衷是打击一些“买壳”“卖壳”的虚假私募行为,同时也为了保证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以后能够维持基本业务收入。不过,预计业内针对这一条款会反馈一些不同意见,特别是对私募股权基金与创业投资基金来说,在实践中,这些基金投资项目从项目接洽、投资协议谈判到完成投资交割等流程、周期较长,因此,这些基金往往是在投资项目确定以后再通知投资者实际缴付出资,而非一开始就将大量资金置于私募基金账上。此外,当前我国正鼓励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加大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项目的投资,这些投资往往不需要太多资金,基金规模过大,反而可能会妨碍这些基金对早期项目的投资。因此,建议监管层面再汇集行业内多方面反馈意见,在规范与发展之间寻求适度平衡。
《办法》或于上半年落地
值得肯定的是,《办法》在基础自律规则层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作出回应,进一步提升规则的科学性、透明度和有效性,为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常春林预计,“《办法》或于今年上半年正式落地。”
华北地区某小型私募透露,“相关意见已匿名通过券商上报。由于业务实操存在特殊情况,希望监管层面对于初创机构发展中的共性情况,政策预留空间。”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92754只,规模5.56万亿元;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550只,规模10.94万亿元;存续创业投资基金19354只,规模达2.83万亿元。
常春林预计,未来3年至5年,私募基金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投资策略也更加多元化。私募基金管理人“二八分化”将更明显,头部、中部私募或占据超过80%的管理规模,尾部私募管理规模占比将逐渐缩小,不具特色、不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价值的“伪”私募将逐渐被市场淘汰。